• <option id="kkggk"><option id="kkggk"></option></option>
    <table id="kkggk"><kbd id="kkggk"></kbd></table>
  • 路至偉說 | 從“李約瑟難題”看反向國際化影響化妝品行業變革(二)
    2020.07.04    記者:陳好看
    分享至:
    新聞簡介:專家專欄

    【編者按】:昨日路至偉老師的管理日志第一部分,分析了李約瑟難題的起源與陳方正、余英時兩位學者的見解。今日的內容講分享路至偉老師對《繼承與叛逆》一書的內容歸納及由此產生的思考。

    以下為正文

    8、《繼承與叛逆》的四點主要歸納

    這本書在總結階段歸納得出西方最終能夠孕育出科學有著四個重要原因:

    第一,是西方科學大傳統歷時悠久,歷史極其漫長,其源頭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18世紀,即現代科學出現之前3500年,而且在此期間他雖然曾經有轉折、斷裂、卻仍然形成一個先后相承的傳統。

    微信圖片_20200704210628.jpg

    其次,科學中心的不停轉移,它的發展中心并非固定于特定地域或者文化環境,而是緩慢但不停地在歐、亞、非三大洲許多不同地點之間轉移。從古埃及和兩河文明中的簡單實用性數學,到希臘的進一步發展,再到羅馬的推廣形成古代宇宙觀,中古時代的停滯和同時期伊斯蘭文明科學的輝煌繼承發展,后通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侵略造成對歐洲的科學反哺,經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和百年戰爭期間科學的斷層發展,最終在西歐幾個國家由牛頓,笛卡爾等人通過研究天文,促使高等數學的建立,從而點燃了近代科學的曙光。

    在這個過程中,諸多轉折點的事件并不能簡單的歸于科學活動,例如畢達哥拉斯實際是希臘文明中滴日月神教的教主,其教義和活動方式也很類似日月神教,而點燃文藝復興的根本原因更在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歐洲的威脅。通過這樣的論述將科學史與軍事史文化史結合起來,有了更高的觀察層面。證明了科學并不是因為西方有了一群牛頓那樣的天才而突然誕生,科學也不止是歐洲人內部研究出來的,而是由于悠久的科學文化傳統和科學經過不同文明(兩河文明、埃及文明、羅馬文明、希臘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傳承與改良的結果。

    第三,就是西方科學傳統與宗教之間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引用原話:“科學大突破需要焚膏繼晷,廢寢忘食的苦思冥索,這精神上之高度與長時間集中對于常人而言是極其不自然,甚而根本無法做到的事情,但在宗教熱誠驅動下,或者在宗教意識的移情作用下,則很有可能變為自然。”一言蔽之,科學需要以某種方式使科學家們高度集中其精神,才有可能有科學上取得進展。西方歷史上有很多對于以數學為基礎的科學作出終身努力的科學巨匠,但是東方呢?寥寥無幾。科學史上反復討論的“李約瑟問題”的主要盲點,也在于過于注重中國對技術的傳承,而忽視了其背后的科學誕生和發展的內在因素。

    最后,西方科學在觀念和思維模式上曾經發生先后兩次翻天覆地的巨變,亦即所謂的革命:第一次是“新普羅米修斯革命”,它開創了古希臘科學;第二次是開創現代科學的17世紀牛頓革命。

    9、《繼承與叛逆》的學習與商榷

    如果說《繼承與叛逆 》有什么不足,我認為是該書對現代科學思想和現代性關系的忽略。作為現代思想的科學和古希臘羅馬科學思想究竟有何本質不同?其內容是可以用數學物理思想傳承中的革命來說明的,這一點《繼承與叛逆》做出了相當充分的論述。

    但除了科學理論本身外,作為整體性精神層面的思想革命又是什么呢?該著作卻很少論及。 現代科學思想之所以是現代的,它與古希臘羅馬科學、伊斯蘭科學以及中國程朱理學的格致具有本質的不同,就是它不再必然地和終極關懷相聯系。韋伯把現代化視為工具理性的擴張,所謂工具理性就是指理性和終極關懷處于二元分裂狀態。

    現代科學思想作為現代理性的核心,這一特點十分明確。實際上,理性和對上帝信仰二元斷裂,在唯名論那里已經開始。《繼承與叛逆》雖也談到經院哲學內部唯名論和唯實論的爭論,但沒有抓住這一本質。

    中國在歷史上多視外國文明為“蠻夷”,根本不屑與其進行交流,即使在元明時期的宮廷遇到了歐洲來的科學技術,也沒有產生出利用這些科技來改善生產效率的想法,僅僅是作為宮廷的玩具,從而錯失了抓住科學在中國發展的機遇,被處于幾乎同等水平的俄羅斯帝國在短短兩三百年內遠遠的超越了,俄羅斯在這個領域還有一次極為成功的案例,就是利用了歐美的歷次經濟危機,吸引了大量科學及工程技術人員到蘇聯來服務,特別是利用美國的大蕭條,吸引了數千名科技人才,他們的通力協作,才能使得其國力能夠蒸蒸日上。

    微信圖片_202007042106281.jpg

    現代科學為何出現在西方?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那就讓我們從這本《繼承與叛逆》開始吧!

    編者按:事實上,美國以及前蘇聯的逆襲和發展,都有從域外借力,以國際化視野和國際人才引入等方面入手,最終實現自身的彎道超車。至此,圖窮匕見了,且看明天路至偉先生反向國際化理論的闡釋。

    本文作者簡介:

    路至偉,中國企業兼并重組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四十多年的企業經歷,曾直接管理過多家跨國公司、上市公司、民營企業集團。

    路至偉先生擅長企業集團戰略、運營(營運),長期從事企業、品牌的投資、經營和管理。

    路至偉先生目前主要做的四件事:

    (1)持續傳播數十年積累的新實戰管理理念;

    (2)潛心構建“制造數字化時代”的新生意模式;

    (3)專注于成就企業創新轉型、永續經營;

    (4)探求優化戰略以助力產業鏈升級之道。

    微信圖片_202007042106282.jpg

    《工業互聯網大潮來臨前的一點思考》——2019年1月7日路至偉先生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演講現場

    路至偉:2019,“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中國最強的競爭力--持續消費升級的市場容量”將助力中國制造業邁入產業互聯網的大潮元年,而最有機會收割這波韭菜的是對人工智能數據的價值特別敏感的企業主。產業互聯網的關鍵是行業知識的數字化,而工業領域的數字化更看重垂直的行業知識,而非水平的通用平臺。每一個細分領域的企業都有機會在這一波產業互聯網大潮當中脫穎而出。

    【版權提示】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陳好看
    記者

    美美與共 東耳文傳

    地址: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街697號

    郵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權所有版權所有東耳(金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ICP備12027953號-5

    • 微信公眾號
    • 東耳頭條號
    關注我們:
  • 首頁
  • 聯系電話
  • 返回頂部
  • 跳過
  • <option id="kkggk"><option id="kkggk"></option></option>
    <table id="kkggk"><kbd id="kkggk"></kbd></table>
  •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