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至偉,高級經濟師、研究員,岱青咨詢創始人,知名戰略咨詢和企業轉型專家。現任中國企業兼并重組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賽迪信息、百度云智等企業戰略顧問或董事。曾任上海家化股份有限公司(600315)、三星電子(中國)、飛雕集團等高管。
本文系路至偉先生在2019年8月22日復旦大學EMBA創投協會主辦的創投企業參訪會的發言。路至偉先生基于已經到來的5G時代的社會人文發展特點,對5G時代下的商業邏輯做了極具高度的闡述。
以下為東耳文傳編輯的路至偉先生演講實錄:
5G時代,已經來臨!
這個時代,我們需要重新梳理商業邏輯,我認為應當重點研究“商業模式閉環”、“品牌感知一致性”、“藝術科技融合”三個發展重點。
商業模式閉環
1916年9月9日,第一家自助超市Piggly Wiggly 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開業,標志著現代商業的萌芽和發展。這個事件距今已有103年,在這百年的發展中,我們所仰仗和依賴的商業模式或商業渠道在2017年前沒有發生質的變化,基本上還是我們熟悉的分銷代理及流通等模式,包括百貨超市,賣場門店等等。
但2017年12月24日,大潤發被阿里巴巴以224億港幣,拿下了36.16%的股權。我認為這是意味著傳統商業模式發生革命的標志性事件,也是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為什么稱之為轉折點?因為他表明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和終端體驗深度融合的商業模式,已經發展到了可以擊潰傳統模式的程度。所以大潤發的創始人黃明瑞在1000億的銷售規模、446家門店、連續19年未有關店的記錄的情況下,還是這樣說到:“我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事實上,商業模式的閉環,在消費互聯網商用化初期的時候,就已經醞釀出萌芽狀態。B2C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但這個模式只是線性打通,有起點也有終點,但起點終點不能完美復位,由“五維空間”的管理理論來剖析,他只是萌芽狀態。在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后,現在出現的C2B、C2M等新模式,這種模式的起點和終點都將是消費者,而且隨“時間維”裂變,將會呈現新的“商業模式”,這就構成了商業閉環必要的復位,閉環變得完整。
5G的商用化,將進一步加快這個閉環的形成和完善。屆時,將不再是消費形態之間、產業鏈之間、線上線下之間的競爭。商業形態將以消費者產品訴求和體驗為起點,從終端體驗到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再復位消費者,形成商業模式閉環。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打造這樣一個商業生態系統的時間和流量成本。
如何形成商業生態的模式閉環?我認為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和終端消費的深度體驗,是商業閉環的關鍵。而“五維空間”是商業創新運營的底層邏輯(即歐幾里得傳統三維空間+愛因斯坦相對論時間維+貝格朗菲系統論層次維),而“五云”,即云產品、云運維,云制造、云平臺和云生態,將成為商業閉環打造的載體。
(編者按:關于商業閉環的“五維空間”、“五云”和“系統感知的一致性”等的詳細闡述,將在9月份開始的專欄內容中呈現。)
品牌感知一致性
5G時代商業閉環形成后,品牌畫像感知的一致性是無法回避的問題。所謂品牌畫像感知的一致性包括幾方面的內容:
1、品牌畫像
品牌畫像是品牌運作中存在的認知性,比如品牌調性、品牌故事、品牌定位甚至是性價比。
品牌畫像具有多角度理解的問題。
以前一般是品牌方主動勾勒品牌畫像,引導消費者理解和定位品牌的標簽符號。極端情況下,目標消費者會將自己理解成品牌畫像或符號,甚至是“品牌代言人”。
而在5G時代,品牌畫像(標簽)的基點應是:由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全價值鏈上的利益相關方共同描繪品牌畫像。需要產業生態鏈各方,包括投資方、品牌方、渠道方等共同銜接、認同并進行有效管理,才能達到情感一致、執行有效的結果,有利于消費者的感知。
這其中,甚至包括生產中的上下道工序之間,都存在品牌畫像的導入,因為品牌畫像不僅僅是調性、品牌故事、品質或性價比,有時候是一種品味、氣質或社交圈層。
對于化妝品行業,品類定位是賦予品牌畫像合適的切入點。而且品類有生命周期,品牌卻能延續。這對品牌的持續經營和短線爆發都能提供幫助。未來是文化滲透和圈層經濟的時代,精準的品牌畫像決定了企業生意圈的高度和廣度。
2、一致性
在企業創新運營“五維空間”要保持“勢”、“市”、“事”三個層次的“一致性”:品牌畫像感知的一致性、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動態感知的一致性、創新運營系統感知的“一致性”。
“一致性”是形成品牌最終競爭力的臨門一腳,是形成商業模式閉環的一個訣竅。系統感知的一致性是頂層設計,無論是對商業模式,或是系統運營來說,在管理上都易操作,易執行。5G和AI等外部環境,將會倒逼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數據分析將保證和調整品牌畫像的一致性。
總體而言,品牌畫像本質上是一種圈層經濟、圈層文化。通過市場數據精準定位消費圈層、去做深度營銷。行業的變化越來越急劇,第一個是商業變化震蕩的幅度在越來越大,第二個是我們商業變化的震蕩周期越來越短。它必然會導致品牌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的結果。時間緊迫,真正想做品牌的企業家應當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品牌如何根據自己自身的資源跟自身的優勢去做一個比較合適的品牌畫像,且通過“系統感知的全鏈的一致性”得以落地,這將是未來商業競爭最有效的護城河。
藝術(時尚)和科技的融合
當人均收入達到4500美元的門檻時,我們的消費升級將會呈現一個對品位提升的強烈需求。同時,企業在創新過程中,滿足消費者產生這種需求和心理,并最終體現在時尚和國際化上。
5G出現后,化妝品行業的消費者將出現兩個變化:
一是對場景化營銷的需求會產生一個相對長期的爆發,場景呈現的零售模式可能對市場銷售和產品制造有我們估計不到的研究力度和需求刺激。穿戴設備的普及進一步使場景化銷售成為主流,他不僅僅是場景化陳列,甚至還有場景化的產品體驗。這種場景我們如何為消費者創造、為渠道商創造、為資本創造?
二是企業打破傳統行業局囿自閉的思維,和藝術家、科技大師,甚至是科技型企業進行跨界科技合作。要對異業和跨界有一種顛覆性的調動。而這其中,細分領域的知識化和數字化,是轉型的一個重要標志。而其中企業和產品都要抓住數字化符號,才能使知識和數據在產業鏈上形成流動。
不要輸給產業互聯網時代!
5G已經在敲門的路上,我們是打開門迎接他?還是關上門讓他去別人家?
也許,錯過就是一生!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