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共睹,基于抗衰的產業高端化升級,是當下化妝品行業發展的主要側重點,在此情況下,許多商家開始將“抗糖”與“抗衰”劃上等號,逐漸將于抗糖化作為產品研發及宣傳重點,掀起“抗糖”風潮掀起,企圖借由差異化定位在抗衰賽道彎道超車,也成功打響概念影響大量消費者,但實際上,“抗糖”概念自創出以來就飽受質疑,直至目前,“抗糖”的功效評價標準也尚未統一。
2022年10月9日,四川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以《“抗糖”化妝品真的能抗衰老嗎?》為題再度辟謠,再度聲明抗糖實際無法與抗衰劃上等號。
在《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收載的原料中,硫胺素HCL(維生素B1)、煙酰胺(維生素B3)、吡哆胺(維生素B6)、維生素C、肌肽、綠原酸、硫辛酸以及姜黃、綠茶、大蒜、洋蔥、甘藍、柑橘類水果、番茄、歐芹、豆類、葡萄等天然產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化妝品產品實現抗糖化功效的活性成分。
但四川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強調,目前文獻報道中對上述種類原料及活性成分進行抗糖化功效研究大多為體外細胞試驗所得,實驗結果并不能等同于人體使用結果,其功效性和安全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抗糖宣稱產品,實際系由植物提取物原料及其活性成分復配而成,抗糖化僅是其功效之一,對外宣傳效果也與祛斑美白、抗皺等存在重合,無論是在成分上還是效果反饋上,都不具備抗糖化的專屬性與獨特性,產生的功效作用也無法排除是其他宣稱功效效果所致。
正因為此,化妝品“抗糖化”的人體功效檢驗方法尚未得到總結,業內也尚未形成統一的“抗糖化”功效評價標準,這意味著尚無研究可以直接證明,抗糖化護膚品及保健品能有效地抗糖。
不僅于此,抗糖概念與抗衰概念也有著本質上的區隔。
科學研究表明,抗衰包括但不限于抗糖化和抗氧化,其中,抗氧化是目前化妝品的主要抗衰方式。
抗氧老根本在于控制自由基的生成。
自由基能夠降解真皮組織中膠原蛋白,引發膠原纖維斷裂,破壞真皮結構,催化黑素細胞活性,讓肌膚產生松弛、皺紋等問題,導致皮膚暗沉、色斑,化妝品產品通過成分配伍作用減少自由基的生成,就能夠延緩肌膚衰老現象。
抗糖化根本在于控制AGEs的生成。
簡單來說,AGEs可看作是還原性糖(如葡萄糖,人體攝入食物經唾液淀粉酶等分解后主要產生物質)與膠原蛋白結合產生的物質,學名為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會引起皮膚色素沉著,導致膚色暗沉,從而加速衰老。
從理論上看,抗糖確實能夠起到抗衰作用,但在人體內,糖化是一個持續不斷發生著的不可逆的反應,目前尚無研究表明,在人體使用抗糖化妝品,能夠逆轉AGEs生成,從而實現抗糖效果。
此外,沈陽市某三甲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韓秀平曾在工人日報的采訪中表示,對于新陳代謝旺盛的中青年女性,糖化終產物會被代謝掉,無需特意“抗糖化”。
相較于使用未得到功效認真的抗糖化妝品,消費者更應該聚焦“糖化”的內源性因素與外源性因素,降低自身的血糖濃度,減少脂肪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動物源性食物、油炸類食物的攝入,減少吸煙頻率或戒煙,從根本上降低人體內AGEs形成,實現抗糖抗衰效果。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胡云峰就此表示:“抗糖化產品噱頭大過實際,不值得推薦。”
東耳觀點:抗糖與抗衰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不能夠直接劃上等號。且就目前研究進度來看,通過抗糖化妝品實現抗衰效果必要性及優先級較低,尚無功效評定標準及功效檢驗方法。
從產品實際效果來看,抗糖抗衰尚不如抗氧抗衰,于品牌而言,在監管不斷趨嚴下,將抗糖與抗衰等同后進行宣傳有虛假宣傳之嫌,品牌應加大自我約束,以免自誤。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