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天,許多MAC的BA在小紅書平臺發布“MAC柜姐離職倒計時”的相關筆記,記錄自己離職前的在崗時光與一些職業體會。
評論中不少都在感嘆“怎么最近MAC柜姐都在離職?”、“我也是倒計時15天”、“現在的待遇真的慘不忍睹”...
在筆記回復內容中記者觀察到,發布者表示離職的部分原因是品牌內部進行了新一輪管理改革,員工無法接受新的制度、待遇調整,紛紛選擇離職,且離職率較高。其中,一些BA練就了過硬的美妝技術選擇做美妝博主,有的則跳槽去了奢侈品品牌另謀出路。
BA這個連接著消費者與門店乃至品牌的角色,一度在需要重視又易被打壓的矛盾中存活。“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培養員工,但害怕為他人做嫁衣,許多BA轉行后去做微商、代理,我們又要重頭來過。”這是線下對于用心培養BA的矛盾之所在。
如今,門店、品牌在面臨疫情影響、渠道分化、線下業績下滑等打擊后,BA將承受著更重的壓力,又并存著更強的能動性在行業中飄搖。
01. 在下滑的大環境中被反復摩擦
MAC的柜姐在美妝品牌中一向有名,作為專業彩妝品牌,MAC要求旗下BA不僅具備銷售技能,還需要擁有扎實的彩妝功底,在其面試要求中就可見一斑,二輪面試中需要為模特化全妝,并限時30分鐘內完成,考察的即是化妝技術的嫻熟度與審美取向,每月,BA還要畫facechart,進行技術考核。
其中,不少柜姐都會開設社交賬號,發布妝前妝后的對比視頻,展示用MAC產品逐步上妝的過程,通過不同產品的搭配組合呈現多種創意妝效。有些柜姐還會專注某個品類做詳細的解析,比如遮瑕刷、底妝刷等各種刷具的測評和使用教程,在評論中推薦相應需求的產品,發展出了新的展示營銷手段。
“大概在5年前,品牌看重BA具備的素質排序是化妝技術-審美-銷售能力,不過最近銷售能力已經變為首要,化妝技術和審美開始靠后站,只要能賣出去產品就行。比起之前我覺得專業與藝術氛圍差了不少,但也是因為現實。”一位前MAC柜姐這樣分享到。
從其言語之間可以看出,品牌BA管理在向解決業績下滑方向轉變。有柜姐反饋到,機制改革后要完成的任務越來越多,完不成任務就只能拿底薪,3000塊一個月都有過,活兒多錢卻越賺越少,離職的老員工越來越多了。
除了薪資不穩定,愈加繁瑣的工作內容與嚴苛的管理也是加速BA離職的原因。某奢侈品牌BA每天的工作內容需要進行各種邀約、意向回訪、管理CRM、完成規定KPI,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顯然,品牌將業績與壓力全數讓BA背負,卻又不能給予其相應的薪資保障這條路走不通,大量的BA出走也將為門店運轉帶去壓力,過高的人員流動也將提高員工培訓的成本。線下服務失去保障—進店與復購率更低—業績再次下滑—擠壓BA價值,一個閉環倒退公式正在形成。
02. 實體自救需要盤活BA資源
在網購尚未發展的年代,實體門店是能夠最直接有效與消費者接觸的渠道,BA也是主導消費者與品牌關系的引路人。但隨著線上渠道的發展,線下渠道被迅速分流,無論是百貨專柜、單品牌店還是美妝集合店都開始變得門庭冷落。
近兩年,線下門店紛紛開始轉型自救,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針對發揮BA主觀能動性的措施。如搭上火熱的直播“順風車”。
2020年情人節期間,銀泰百貨聯合淘寶,推出導購在家直播計劃,實現了“無接觸購物”。據了解,一名導購直播3小時服務的消費者人數,相當于復工6個月服務的客流。一次直播產生的銷售額,相當于在門店上了一周的班。
另外,還有許多針對私域零售的舉措,以打通線下門店和線上購物鏈路的小程序為載體,通過導購的服務與觸達,讓線上、線下互相引流,讓BA“上線”。
如絲芙蘭從2020年6月推出的Smart BA項目,“美力顧問”導購通過企業微信引導消費者進入品牌私域,在社群中進一步了解消費者需求并持續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服務。同時,Smart BA也系統性地提供實時交易數據廣告牌,有效激勵“美力顧問”們實現業績目標。2021年,絲芙蘭小程序GMV同比增長超38%,企微用戶同比2020年增長2倍有余。
近期頗有熱度的“專柜蹭妝”話題,也再度以線上引流線下成為新營銷模式。在小紅書“專柜蹭妝”、“專柜試妝”等詞條,筆記數量超6000條,話題瀏覽量也超2916.3萬。
曾經大牌BA服務態度高冷、看人下菜的形象深入消費者心,所以在蹭妝分享的視頻中,因為各個品牌的BA服務態度親切、妝容技術好、產品妝效佳,不少評論都說也要去專柜逛逛,從而達到引流的效果。
無論是門店直播、私域運營還是線下服務,在其間操作、發揮能動性的都是BA這個人,實踐證明了無論是在線下專營時代,還是在線上爆發時代,BA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依然可以成為連接消費者與品牌的橋梁。
在線下,BA通過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明確產品特質、提供優質服務都能夠有效推進消費者購買決策意愿;在線上,BA通過私域管理,以社交化零售重塑與消費者的關系,在公共社交平臺還兼具引流到店的作用。
所以,新零售依然需要BA,有效盤活手中的BA資源才是線下渠道能為自救開的又一扇窗。
東耳觀點:需求牽動變革,但變革不僅是施壓,刺激主觀能動性也不能靠壓榨。利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模式打開宣傳渠道,是思路之一。此前四川的一位代理商曾表示,面對線上渠道的沖擊,線下也并非堅守價格防線不打折,在一些特定營銷活動中,產品折扣甚至會超過線上,但苦于無法有效向消費者,那么,利用私域管理、線上直播宣稱都可以增加觸達率。
而另一重要思路,是做好對BA的管理,改變繁重無效的BA管理機制,讓BA能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專業服務,增加溝通的機會,放大線下門店的優勢。在警惕BA轉行、跳槽之余,并不能坐以待斃,像BA需要琢磨消費者喜好一般,門店也需要明確BA的需求,提供一個能留住人的環境。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