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證券時報e公司消息,普利制藥近期已成功實現玻色因的公斤級產品制備,且產品符合化妝品使用質量要求,普利制藥已確實具備玻色因公斤級產品供貨能力。
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對玻色因的報送登記。
據了解,在傳出該消息前,普利制藥一直以傳統藥企為人所知,始建于1992年,是專業從事化學藥物制劑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通過中國醫藥企業制劑國際化先導企業認證,專注并擅長于藥物緩控釋制技術、掩味制劑技術和難溶性注射劑技術,在凍干領域也有所建樹,且將兒童特色藥作為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
值得關注的是,早在2020年,普利制藥就已逐漸轉變成為注射劑國際化業務與出口轉報國內雙業務驅動的高端制劑公司,并有望成為注射劑國際化龍頭企業。相對于普通醫藥領域,注射劑細分領域擁有更高的技術、質量壁壘,足以證明,普利制藥在技術研發及產品安全標準上有著極高優勢,這也意味著,普利制藥若有意向入局化妝品行業,也有著足夠的先發優勢。
事實上,作為普利制藥產業延伸的重要原料支點,玻色因早已成為化妝品原料競爭的中心之一。
玻色因又名C-木糖苷,能夠促進基底膜蛋白和真皮上層成分的表達水平,經臨床研究驗證,玻色因確實能夠顯著改善皮膚老化表現,且極少引發皮膚刺激反應,系兼具功效與低敏的優秀抗衰成分,而這一功效成分,則是由歐萊雅研發和創新中心科學家,瑪利亞·達爾科-西巴博士率領團隊研發而成。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歐萊雅就已開啟對皮膚及毛發的糖生物學研究,聚焦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在皮膚老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后確定其為皮膚抗衰的關鍵靶點。
千禧年前后,瑪利亞博士團隊發現木糖能夠為GAGs提供結合位點,促進皮膚中GAGs的生成與組裝,起到皮膚抗衰的效果,并基于此開啟天然木糖原料篩選,最終基于功效、安全性、穩定性和皮膚生物利用率等因素,篩選出玻色因這一成分,并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歐萊雅的功效成分代表。
此后的20余年間,歐萊雅圍繞玻色因原料總計申請超70項相關專利,發表12篇相關文獻,構建專業壁壘,可見歐萊雅對玻色因原料之重視。
但專利保護也有期限,發明專利最長保護期是20年,歐萊雅在玻色因領域的幾項最重要專利中,最晚的也已于2022年5月9日過期,這意味著玻色因不再是歐萊雅專利成分,中國企業也開始展開對玻色因原料的“圍獵”。
截至10月31日,國家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網專利檢索分析庫中,玻色因相關專利已達75條,涉及生產制備方法、具體產品配方、檢測方法、應用方式等多個方面,可見,普利制藥的入局并非個例,未來玻色因有望成為國產化妝品普遍添加的功效成分。
見微知著,從專利保護失效后,國內企業大肆拓展玻色因成分的研究和應用可以看出,原料競爭已成為化妝品行業競爭的重要戰場,也將有效推動市場的長期發展。
東耳觀點:從好處來看,化妝品行業向原料競爭發展的態勢確實是為業內外人士所樂見的,但就目前發展狀態來看,還是有不足之處。
目前來看,更多有技術基礎的企業在成分開發上尚處于利益為先階段,即“什么成分火做什么”,安于跟隨,少有超越。
就玻色因成分而言也是如此,在國內企業大肆發展玻色因的同時,成分發明者歐萊雅已將該成分升級為玻色因PRO,可以將玻色因的皮膚吸收率提升至未使用該配方技術面霜的20.9倍,同時還能提升高濃度玻色因原料添加的配方穩定性并改善膚感,再度提升成分技術高度,作為技術應用的后來者,國產“跟隨者”們很難實現超越。
這也是當下化妝品原料創新的通病,鮮有真正意義上的“原料創新”,多是跟隨潮流的成分研究與拓展,倘若無法引領原料潮流,成分與原料的“卡脖子”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消費者對于國內外品牌的功效認知也難以更改,就此來看,趕超巨頭仍是道阻且長。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