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藥監局發布“關于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在部分地區開展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
本次試點的目的在于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結合各地實際,探索化妝品個性化服務的可行模式和有效監管措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中國化妝品品牌建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
01. 特殊化妝品和兒童化妝品不參加試點
試點自2022年11月開始,為期1年,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探索個性化服務模式。充分發揮行業的市場主體作用,鼓勵試點企業圍繞彩妝、護膚等普通化妝品,在皮膚檢測、產品跟蹤、個性化護膚服務方案等方面進行試點。
(二)探索對個性化服務模式的有效監管措施。鼓勵各試點省(市)藥監局在現行的化妝品監管法規框架下,創新監管模式,在產品備案、檢測、留樣、銷售管理等方面進行監管方式的優化。
(三)研究制定個性化服務相關的規范性文件。通過試點,在符合化妝品產品備案、生產監管、風險監測等相關法規要求下,進行合理優化,既要保證化妝品的質量安全,又要滿足消費者用妝的個性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化妝品個性化服務試點工作流程及要求》中,國家藥監局還提到,試點實施個性化服務的化妝品產品應當為普通化妝品,不包括特殊化妝品、兒童化妝品和使用新原料的化妝品。
符合以下條件的企業將優點考慮:
(一)規模以上企業且信譽良好;
(二)有自主生產能力和較強的研發能力;
(三)有完善的生產質量管理體系;
(四)有完善的產品追溯和售后服務能力;
(五)近3年在監督抽檢中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六)近3年未受到藥監部門的行政處罰。
02.備案制下 定制化護膚將遇到哪些“攔路虎”
目前對定制的理解一般是先有消費者的各項數據,再進行生產,而在現有的法規下,產品一定要先備案再生產,然后進入渠道開始銷售,所以流程跟定制是相悖的。那就目前來說,定制化護膚的實現還困難重重,或許這也是藥監局先展開試點看市場反饋的原因之一。
記者采訪了一位行業專家,就他認為:“定制沒有規定說一定要1對1,也可以1對1群人,或者品牌可以多備案,把目前品牌所有可以搭配出來的方案都進行備案。”
他解釋道:“法規不限制定制,但是因為現行法規規定需要先備案才能銷售,而且要傳實物圖,包括內包裝標簽和外包裝標簽,對個性化定制是很大的挑戰。另外,從技術層面上說,正規的大廠產品,配方定型前內部要做各種刺激性,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性,功效性實驗,如果真按一對一定制模式,因為種類太多,不可能做這么深入的分析測試,這方面也需要定制企業思考。”
所以在新規發布之后,有不少的行業人士對于定制化護膚如何實施表達了疑惑。個性化產品如何備案和功效驗證,標簽如何按照新法規標注等等。
東耳觀點:對于定制護膚,曾經有位新銳品牌創始人說過:“定制始終要解決規模化生產和個體差異個性化之間的平衡,否則就是一門小生意,不是一個改變世界的大買賣??。”而且從目前來看,本土定制護膚不可能實現1對1精準定制,在法規和技術層面對個性化定制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這是企業和品牌都需要思考的方向。??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