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成生物頭部企業Amyris(AMRS.US)公布了其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Q3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7113萬美元(+49%),其中可再生產品業務收入為1011萬美元(+60%),許可和特許權使用費業務收入為1011萬美元(+60%),合作及贈款等其他業務收入為245萬美元(-54%)。
公司Q3總成本為2.19億美元,為收入的3.1倍,歸母凈虧損也進一步擴大至1.61億美元。公司前三季度整體收入1.94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更是降低了30%,其中許可和特許權使用費業務收入更是銳減了84%。
圖源自AmyrisQ3財報
近年來合成生物領域的投資火熱,今年內化妝品下游品牌端也頻頻押注,而Amyris作為老牌頭部合成生物企業卻遇虧損,對于熱錢頻進的賽道是一個怎樣的信號?
01. 銷售成本同比增長77% 股價直線下挫41.5%
從消費業務收入來看,Amyris2022年Q3為4656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幅達到了98%,創造了歷史新高。除了消費業務以外的技術訪問收入為2457萬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
雖然在業績上取得了將近翻倍的成績,但其銷售成本高增成為虧損的一大原因,據財報顯示,Q3期間銷售成本高達1.2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增幅達到了驚人的77%。
在銷售成本增長的基礎上,銷售額卻沒有同比增長,銷售成本增加的5407萬美元也僅僅使得收入增加了2326萬美元。于是,資本市場對其持續盈利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截至美東時間11月9日收盤,Amyris的股價直線下挫41.5%,這也創下了Amyris轉型消費品公司后單日最大跌幅。
在消費品業務中,關于清潔美容消費者組合中的所有品牌均顯示出高于市場的收入同比增長,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額(占比45%)同比增長了93%。可見其轉向消費品公司的方向沒有問題,合成生物在清潔美容消費中的銷售表現依舊火熱。
從整體上看,Amyris在轉型后仍處于前期投資大于營收的階段,據其CEO John Melo表示,公司已經為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制造建立了領先的 Lab-to-Market? 技術平臺。經過長時間的快速有機增長和收購活動,公司越來越關注品牌整合、現金轉換效率和成本優化,以實現公司的盈利目標。
目前,Amyris 的品牌在線下有14000個網點,而去年同期為2100個,并且仍在向英國及歐洲各國市場進軍。它正在努力平衡盈利能力、現金使用與收入增長,預目標是繼續在消費者健康、美容和保健終端市場的同行中實現領先的收入增長。
02. 上下游熱錢扎堆 是產業催熟還是竹籃打水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合成生物相關企業的新增注冊量在2017年至2019年的變化不大,保持在每年6000家以下,2020年之后卻突然發生飛躍式增長,當年大幅增加355%至2.8萬家,2021年更是達到5.8萬家,2022年前七個月也已達到3.8萬家。
2021年上半年,合成生物學領域兩家獨角獸企業(Zymergen、Ginkgo)相繼敲鐘上市,得到了來自資本市場的熱切關注,另據Synbiobeta數據,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學領域獲得融資總額約180億美元,相當于過去12年的總和。
2022年以來,就已經有“百葵銳”獲千萬融資、資生堂斥近億元投資重組膠原蛋白原料公司、未名拾光獲近億元融資等多起合成生物賽道投資事件。
資本有風口扎堆的習慣,熱錢的瘋狂涌入到底能加速合成生物學商業化的發展,還是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的預測,還要基于其學科在應用上的特點。
首先,合成生物學的技術門檻過高,規模生產具有技術難點。在合成生物學產品的規模化放大環節中,在大體量發酵設施中的微生物會面臨比實驗室培養皿中更為復雜的環境,穩定性降低,工業化量產難以達成。
其次,在工藝放大外,保持聚合物質量、降低提取成本等工業問題也需要逐步解決。
在投資回報方面,由于合成生物公司創始人/團隊多以領域內專業人士為主,其在專業上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在商業運營上可能存在不足,從而影響企業營收。此外,在未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時,該領域存在前期投資金額高、變現慢、短時營收難以覆蓋成本等商業特點,于是熱錢投入后可能會變成冷錢,需要放長線釣大魚。
東耳觀點:科學家在實驗室的實驗成果可以推動科學發展,也能賣出概念。除了倒賣概念的投機行為,投資概念的回報收成在于能否落地。只有能夠實現量產、滿足消費市場需求的“概念”,才能實現商業化。
而合成生物在化妝品領域的應用同樣需要遵循以上兩點,從Amyris的轉型來看,化妝品行業押注合成生物學的方向選擇并無對錯,尤其是國內企業在如重組膠原蛋白方向的研究領先世界水平、巨子生物成功敲鐘上市等背景下,靜下心來實現合成生物應用的商業化,才能真正盤活這個風口。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