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東耳文傳創始人陳敏先生應日本野村證券邀請,參加APR專家會議并做行業趨勢演講,本文附完整課件。
以下為第二部分:
二、品牌運營從偏重營銷轉為注重品質、研發及消費者研究;
2018年,中國化妝品本土企業的研發投入展銷比數據,顯示中國本土企業與跨國企業的差距不大,頭部的本土企業的研發展銷比,已經接近國際領先水平。
陳敏認為:當前,化妝品企業從全球范圍來看,研發展銷比5年加權后,數據最高的是日本的花王集團,展銷比達到3.1%,而歐萊雅集團、寶潔或資生堂公司,研發展銷比基本在2.8%~3%的區間之內。中國本土企業的研發展銷比達到2.16%,已經接近國際水平。
三、品類細分成為行業深度驅動力;
演講中,陳敏先生再次強調品類發展研究的重要性。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是從品類開始思考,而用品牌作為表達。”陳敏說:“一個品類的背后,就是一個消費者需求,在消費升級和消費分層的大環境下,品類細分是必然的趨勢。”
陳敏例舉了行業中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品類:
防曬品類:目前的市場銷售額達到106億人民幣,而隨著外出旅行、環境污染的增加,防曬品類還將保持明顯的增長趨勢。而隨著消費者和市場對防曬產品認知的完整和成熟,曬后修復以及曬黑產品,將成為該品類新的增長點。
彩妝品類:與男士護膚一樣,很早就成為中國化妝品的兩座潛在金礦。隨著妝容技巧的普及普遍、化妝意識的國際化,彩妝在300億的市場規模基礎上,還將有明顯的增長。如果能解決供應鏈管理、庫存管理、美導團隊建設三大問題并在時尚、色彩流行等層面上增強話語權。還有機會出現類似卡姿蘭、瑪麗黛佳這樣體量和消費者認可度的品牌。
抗衰老品類:盡管中國女性的肌膚特點對抗衰的需求不如美白和保濕,但“Z時代”的年輕消費者,對抗衰老的重視程度超過原有的認知,而“抗初衰”的概念,也將使抗衰老品類在現有102億的銷售基礎上繼續增長。同時,抗衰老品類的發展也將檢驗中國化妝品作為“高科技行業”的含金量。
舒敏品類:這是一個與“藥妝”緊密關聯,但又有所區別的品類。他的發展方興未艾,目前的市場規模達到32億左右,在解決肌膚過敏、紅血絲等肌膚問題上,深受消費者的重視。但如何在政策管控的夾縫中規避和生存,也是考驗企業的良心,而是考驗企業的實力。
口服品類:作為歷史悠久的品類,近年來正在重新煥發生機。“美的三個境界:臉上畫圖畫、身體由內而外的健康美、精神氣質的美正從日本、中國臺灣拓展到中國大陸,內調外養一直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大量“Z世代”消費者配中藥調理的案例說明口服美容液的市場前景廣闊,這也同樣考驗從業企業的良心和實力。”
(未完待續)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