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GDP已近萬美元(6.45萬人民幣),1-12月份,統計規模單位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同口徑化妝品零售達到26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6%。從整體數據來看,行業發展依然處于穩健上升區,但身邊很多做實體零售的朋友都在傳達一種聲音:生意不好做,至少不如以前好做。
究其原因,是零售業態和零售基本法則發生嬗變的情況下,多數實體零售從業者無法及時跟上消費趨勢和消費變化。成本上升毛利下降、坪效低以及線上侵蝕成為壓在實體零售的三座大山,而其核心是流量的缺失。因此,說“人、貨、場”三要素過時,并將被“流量、內容、黏度”新三要素取代。
對此,筆者以為:這些要素還是停留在術的層面,新零售法則的核心還在于對人性的洞察和把控!
/1
講兩個小故事,或者說考兩個小問題請各位小哥哥小姐姐思考:
一、在門店里,牙刷賣的很好,請問如果您是決策者,會不會搭配賣牙膏?
二、同樣的,在一家效益不錯的門店里,薪資中下水平且工作量不小,如何做到員工流失率幾乎為零?
如果是猜,估計猜的答案八九不離十。如果是真的決策,估計會有不少的決策者選擇和答案背道而馳。
這不是杜撰的問題,而是真實發生在三福百貨的故事!
三福百貨的牙刷賣的很好,但不賣牙膏!為什么?因為購物的女性怕重,在女性逛街購物的時候,一般比較重的商品往往會產生糾結的心理。比如牙膏、洗發水、沐浴露之類的,在三福百貨難覓蹤跡。
三福百貨的員工流失率很低,但工作強度不低且薪資水平中低,為什么?除開人性化以及不主動開除員工等顯性因素外,還有一個隱形的因素:三福百貨的員工在學歷以及訴求上,都比較務實踏實,坦誠的說,就是要求不高容易滿足,這和當下一些連鎖快餐店招收大媽做服務員的道理類似。而這又折射出另一個值得決策者思考的問題:是狼王帶著狼群一起戰斗,還是一頭獅子帶著一群牛戰斗?
也許,很多團隊都在強調狼性,強調個性和創意,這在知識密集型或創意性的企業是合適的,但在執行力大于創造力的實體零售,腦袋多了不見得好,無論是領導能力超強或者請了外腦設計好系統和操作手冊,團隊成員按部就班的一樣能把事情做好,而且省心。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沒有對錯,只有是否合適!
/2
再繞回來,這兩個故事的背后,折射出來的道理,就是要想生意好,必須懂人性。人性的把控才是零售新法則最重要的一環。在人性上衍生出來的互動、新奇、時尚、個性甚至占便宜心態,都是我們在動銷、促銷時進行策劃的依據和切口。
所以:新零售法則的核心是掌控人性!
PS:1994年3月三福百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歷經20多年發展,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蘇、上海、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山西等200個大中城市擁有三個商品配送中心、一個員工培訓中心、超萬名員工,成為各地休閑服飾零售市場的領導者。三福百貨下轄五個大區(華南、華東、華北、華中、西南),規模仍在不斷擴張中。
鳴謝銷售中心總經理陳先生爆料。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