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耳周思整合分享《東耳周思:進口品大肆進軍,會是國產品沒錢賺的危機開始嗎?》一文中,小耳朵大嘴巴為讀者們分享了專業人士的一些思考,有人認為品牌創研勢不可擋,并且這是一項永久有益的美麗事業;也有人認為進口品進軍會給國產品帶來很大壓力。
所言皆精彩,為此,東耳文傳邀請到了廣州麥穗咨詢總經理劉博老師,針對“國產品倍率12倍以上,進口品倍率5倍以下,為什么國產品的整個產業鏈還在發出‘沒錢賺’的訊息?”、“結合本土市場現狀,展望未來五年份額分割走向,是進口品的大肆占據,還是新國潮品牌的崛起?”這兩個問題做深入思考、大膽猜想,以下為劉博老師觀點:
△廣州麥穗咨詢總經理劉博老師
一、對化妝品未來五年趨勢預判的碎片思考
趨勢思考結論:
1. 進口品的趨勢銳不可當,在未來五年內依然保持增長勢頭,從韓國、日本、法國、歐美、泰國等排序上會逐漸變成日本、韓國、歐美的次序。
2. 受到進口品的市場沖擊之后國產品會奮力反擊,但出現反擊的時間可能在三年后比較明顯,五年后見分曉。
(陳好看說:國產品近年已有一系列反擊動作,但是除了聲勢大,好像印象深刻的新品牌寥寥無幾。)
3.門店銷售目前進口品零售額會站到25%的比例,而明年會逐年遞增到40%的比例,三年后占比超過50%的比例。
4.進口品的主要還是以單品爆品為主成系列產品的體統進入還需要三年以上的時間,三至五年期間會有部分品牌是以系列產品為主的形式呈現。
5. 韓國產品三到五年的時間還會持續爆品為主的趨勢,表現在單品類上如底妝類等,而日本品牌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以品牌為核心競爭力的形式呈現。歐美品牌更多的是以功效為主的單品突破。泰國品牌會以單品爆品和成系列產品的彩妝品牌形式呈現。
(陳好看說:認可劉老師觀點,但是考慮到泰妝單品價格低,成系列產品呈現會不會溢價性更低?)
6. 三年以內國產品企業作進口條碼的趨勢越來越多,但因為缺少品牌基因而遭遇市場認同阻礙,三年以后真正有表現的品牌可能出現在二代接班人的操盤中。
(陳好看說:同意,一些品牌老大們好像基本都不認識熱門偶像愛豆了,社交營銷還怎么玩?)
7.三年內是國內護膚品品牌和國外護膚品品牌的絞殺時期。其它品類依然還是進口品侵蝕國產品市場,國產品依然是仿效和追隨形態。五年之后護膚品市場分結果,依然看好國產品的大占有率。其它品類平等競爭秩序。
二、國產品和進口品的優劣碎片對比
1.渠道建設方面:國產品可全渠道銷售;進口品電商和流通渠道
2.廣告宣傳:國產品主打主流媒體嘗試新媒體;進口品主打新媒體
3.品牌建設:國產品重品牌宣傳輕品牌基因;進口品重品牌基因輕主體宣傳
4.團隊建設:國產品牌團隊建設完善;進口品牌僅是基礎
5.生產成本:國產品倍率高;進口品倍率低
6.產品更新迭代:國產品更迭快但無新意;進口品創新能力強產品迭代慢。
從研發到投產到進入市場,劉博老師對于國內外品牌核心競爭力進行了大膽猜想,我們可以預見,以3到5年為期,因消費群體迭代,主要消費力轉移,本土市場無論是國產品還是進口品,份額將會有一次大洗牌,本土品牌把握機會的關鍵在于,競品的研發、爆品的制造以及內容營銷的潮流性、社交性。就讓時間來證明一切吧!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