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指導各地負責藥品監督管理的部門深入推進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持續加強化妝品監管工作,嚴厲打擊化妝品非法添加禁用原料、未經許可生產化妝品、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特殊化妝品等嚴重違法行為的過程中,各地負責藥品監督管理的部門積極行動,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并依法處罰到人,切實維護公眾用妝安全,其中,有7起化妝品違法案件信息得到重視,予以通報。

東耳文傳記者在整理內容時發現,此次國家藥監局通報的化妝品違法案件內容存在一定共性,或將代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相關化妝品監管部門的整治重點。
01.
從無證到違規
聚焦整治生產鏈條
通報內容顯示,2023年3月,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日常監督檢查發現的線索,對青海舒潔酒店用品有限公司開展調查,經查,該企業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自行生產灌裝“洗發露”“沐浴露”“護發素”等化妝品。
次月,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群眾舉報線索,對隆泰銀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調查。經查,該企業在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生產了“隆泰生凈顏緊致冰膜面膜套裝”等化妝品。
上述兩則案件的違法行為,均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一)項等規定,海東市平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天津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分別對其轄內違法當事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
不僅于無證生產,生產過程中的不合規行為,同樣成為通報典型。
一為安全技術不合規。
2022年10月,黑龍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產品抽檢發現的線索,對哈爾濱艾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烏馬河分公司開展調查。
經查,該企業生產的“芊草主義頭皮養護發膜”等化妝品不符合《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相關規定。上述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條第二款規定。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第(二)項等規定,黑龍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予該企業行政處罰。
二為使用禁用原料。
2023年5月,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產品抽檢發現的線索,對廣州榮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調查。
經查,該企業使用禁止用于化妝品生產的原料地塞米松生產化妝品“世紀之謎養膚調理霜”。上述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三)項等規定,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給予該企業行政處罰。
02.
通報占比4/7
洗護、染發依然為監管重點
從品類上看,與頭發相關的品類,依然是監管重點。
通報內容顯示,2023年3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國家化妝品抽樣檢驗發現線索,并基于線索對廣州市天科化妝品有限公司開展調查。
經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調查發現,廣州市天科化妝品有限公司確實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天科染發膏(自然黑)”等產品,且在調查過程中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否認生產過上述產品,故意逃避調查,隱瞞其生產不符合規定化妝品的事實,在配合調查的過程中態度惡劣。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判定,廣州市天科化妝品有限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二)項、《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二)項等規定,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給予該企業和法定代表人從重從嚴行政處罰。
無獨有偶,2022年5月,四川省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日常監督檢查發現線索,對成都卓藍雅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開展調查。
經查,該企業委托生產并經營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卓藍雅防脫育發洗發露”。上述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二)項等規定,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給予該企業行政處罰。
此外,上文提到的青海舒潔酒店用品有限公司未經許可生產化妝品案、哈爾濱艾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烏馬河分公司生產經營不符合技術規范的化妝品案,也與頭發有關。
可以見得,特殊化妝品的合規生產經營仍為業內頑疾,雖然監管趨嚴,但伴隨審核機制要求提高,仍有大量企業心存僥幸心理,且洗護發、染發品類依然是違法重災區,這一現象背后,是行業發展速度加快,市場需求與平均生產實力間存在的矛盾,也會是未來長期的監管重點。
03.
銷售過期產品
整治或需監管機構推動數字化
除上述生產環節會存在的問題外,此次通報中唯一一條經營違規的案例需要格外重視。
2022年9月,上海市金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上海市金山區祝紹俠化妝品店開展日常監督檢查。經查,該店銷售的兩款化妝品超過使用期限。
上海市金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認為,上述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且值得注意的是,該店于當年6月曾因同一性質的違法行為遭到行政處罰,此次違法屬于“二進宮”,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第(五)項、《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等規定,上海市金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給予該店和主要負責人從重從嚴行政處罰。
在線上線下競爭激烈的當下,線下終端擁抱數字化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此過程中,包括門店庫存在內的供應鏈優化、門店管理系統升級也逐步成為線下連鎖門店近年來保證生存的關鍵工具,推動門店盤貨準確率大幅提高,時間成本大幅降低,銷售過期商品的問題理應不再出現。
然而,在市場發展立于潮頭的上海,如今依然會出現兩次銷售過期化妝品的問題,說明目前化妝品行業線下渠道擁抱數字化的過程中,仍有不小的門檻:
一是非連鎖的夫妻店,經營收入較低,與其收入相比,構建門店系統,借助數字化工具實時監管庫存成本過高,依然會選擇采取人工盤貨的方式比對庫存產品保質期,易出現缺漏;
二是數字化轉型不夠高的中小型連鎖,在批量入庫后以SKU進行分類,商品保質期可能存在不同的情況,仍然需要人工注意售賣貨物的保質期,也會出現疏忽狀況;
三是要保證準確檢測每個產品,保證信息合規可溯源,門店需要從原有的“一SKU一碼”升級為“一貨一碼”,這同樣會大幅提升成本。
換言之,為避免出現此類問題,由監管部門助力轄內終端門店實現數字化轉型,推動“一貨一碼”,并對于商品保質期采取聯網監管,會是監管部門大幅解決類似問題,并有效推動數字監管的重要舉措,但背后的高成本和相關地推工作,會給到監管部門較大壓力。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