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版《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以來,化妝品產業全產品生命周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監管,在監管嚴格規定下,違法行為的處罰隨之提高,形成了更強烈的震懾作用,但在門檻提高以及僥幸心理下,依然有不少企業走錯了路。
11月24日,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其官網公布了藥品安全鞏固提升專項行動第一批典型案例,五起案例中化妝品相關占到三條,且均于違法生產強烈相關。

01.
12份檢測不合格
提交虛假證據否認生產
早在2022年6月至9月間,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陸續收到來自江西、陜西、遼寧、湖南等省份出具的總計12份檢測報告,報告均顯示花都區轄區內的景紅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紅達公司”)生產標識品牌為景紅達的12批次化妝品抽樣檢測結果不合格。
.jpg)
基于報告反饋,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于當年6月29日至9月28日先后4次到景紅達公司實施現場檢查。
核查發現,在2020年3月16日至2021年5月2日間,景紅達公司生產經營未經注冊特殊化妝品共1720支,貨值金額4458.72元,違法所得1675.72元,同時,景紅達公司還提交虛假證據材料,捏造事實否認生產涉案產品,且因生產不合格化妝品一年內共被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2次,行為惡劣。
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判定,景紅達公司的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廣東省化妝品安全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之規定,2023年3月1日,廣州市花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二)項、《廣東省化妝品安全條例》第六十一條的規定,沒收違法所得及未注冊特殊化妝品景紅達染發膏(紅色)976支,并對廣州市景紅達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罰款16萬元,對法定代表人陳景罰款5000元,罰沒款共計16.66萬元。
02.
使用禁用原料
一年內兩犯同法
無獨有偶,廣州市美度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美度”)生產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和使用禁用原料生產特殊化妝品案,也是發現自多份不合格檢測報告。

2022年10月20日至2023年7月7日間,廣州市從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總計向廣州市美度化妝品有限公司送出9份不合格檢驗報告,并對該公司進行深入檢查。
檢查發現,在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間,廣州美度生產的8批次美度染發膏未檢出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標示的染發劑或檢出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未標示的染發劑,屬于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1批次產品被檢出禁用原料2-氯對苯二胺硫酸鹽。
廣州市從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判定,廣州美度生產生產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的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使用禁用原料生產特殊化妝品的行為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10月25日因生產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被廣州市從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以上的行政處罰后,廣州美度依然在2022年11月21日生產的美度MEIDU染發膏QZ-77中,添加產品標簽及注冊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未標示的染發劑,并被檢出,情形嚴重。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結合相應自由裁量情節,廣州市從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公司處以沒收涉案產品、違法所得并處罰款12萬元,并提請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吊銷其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03.
違反項目高達10項
生產質量管理體系缺陷嚴重
此次通報的第三個化妝品案例,廣州嘉以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未經注冊的特殊化妝品案,起底于飛行檢查。

2023年4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其審評中心出具的《化妝品生產企業現場檢查技術審評報告》發現,廣州嘉以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嘉以爾”)涉嫌未按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組織生產化妝品,立即對當事企業依法展開立案調查。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中心對照《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檢查要點及判定原則》組織對該企業開展飛行檢查發現,廣州嘉以爾違反關鍵項目1項(缺陷項目序號:74),其他重點項目5項(缺陷項目序號:25、27、30、50、68),一般項目4項(缺陷項目序號:24、26、28、52),共計10項問題缺陷,判定該公司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存在嚴重缺陷,構成未按照化妝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組織生產化妝品的違法行為。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檢查后,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現,廣州嘉以爾于2022年8月22日制成的TRS睫毛營養精華液(批號20220822),系《化妝品生產企業現場檢查技術審評報告》明確指向的不符合管理規范的化妝品。
廣州嘉以爾生產的以上批次產品總計29610支成品,貨值金額30202.2元,違法所得9000元,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條第三項的規定,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該公司處以“沒收違法所得9000元、罰款152000元”的行政處罰。
東耳觀點:在東耳文傳此前報道中不難發現,違法生產銷售化妝品的行為依然猖獗,已成為相關部門監管過程中的打擊重點,需認知到的是,相關違規行為曝光量的增大,與監管部門監察處罰效果的提升正相關。
從此次披露的三起典型案例的調查過程總可以看到,相關執法人員已經善用現場多輪檢查、經營環節溯源倒查、跨區域協查聯動等多種手段,甚至與來函單位求證溯源證據,全鏈條全方位調查形成證據閉環,以保證執法的有效性與權威性,能夠更好地推進監管效率的提升,同時,對于“屢錯屢犯”的惡劣行為采取高規格處罰,也能夠達到“處罰一個、警示一片”的效果,有力震懾了不法分子。
更有意義的是,在典型案例通知公告中,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視了目前執法過程中的薄弱問題:“當前執法人員面對不作記錄,不作留樣,虛假隱匿,規避監管等行為時手段相對還是較為單一和薄弱,僅能通過追溯上游或者抽檢同類型產品進行監察。”
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重拳之下,未來的化妝品生產違法行為將更加無所遁形。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