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資生堂發布2023年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資生堂集團前三季度累計銷售額為7224.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48.01億元),同比下滑5.3%;營業利潤為258.2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44億元),同比下滑27.6%。
在第三季度,資生堂集團銷售額同比下跌15%至2282億日元,核心經營利潤下跌53%至88億日元。這是自2021年以來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個季度。在中國市場,資生堂品牌銷售下跌20%以上,Nars錄得高個位數增長,高端護膚品牌CPB錄得10%+的低雙位數增長。
01.
下調全年預期
被核污水背刺的日妝
資生堂表示,雖然在2023財年前九月,烏克蘭沖突仍在繼續、通貨膨脹率不斷攀升,導致全球不確定性普遍存在,但在此期間,各市場以溫和的速度恢復。其中,日本從新冠疫情中恢復過來,國內化妝品市場繼續增長,當地中高端銷售額在穩步復蘇,美洲和歐洲市場依然強勁。
此外,盡管中國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在第三季度出現了較大的挑戰,受到核污水排放等影響,人們不愿意購買日本產品,再加之日本的入境銷售額低于預期,因此整體銷售額下滑。
財報發布后的視頻會議上,資生堂集團發言人稱,8月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宣布排放污水對業績產生負面影響,旗下品牌不得不暫停部分KOL營銷活動,新產品的宣傳也被取消。此外,旅游零售業務遇冷也加劇了業績的下滑。
不光是資生堂受到核污水影響,珂潤和芙麗芳絲母公司花王集團銷售額與利潤均成下跌態勢,在2023年前三個季度,銷售總額下跌0.2%至1.13萬億日元,稅前核心營業利潤下跌8%至708億日元。在受到核污水事件影響最大的第三季度,銷售額下跌1.6%至3874億日元。
資生堂在財報中直言,預計2023財年的凈銷售額將低于此前預測,這主要是因為旅游零售業務和中國業務的疲軟;核心營業利潤也將低于此前預測,這是因為凈銷售額將有所下滑。
基于市場風向的變化,資生堂集團調整2023年全年收入預期,預計凈銷售額同比下降8.2%至9800億日元,核心營業利潤同比下降31.8%至350億日元。調整后的2023財年凈銷售額為9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72.1億元);核心運營利潤為35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86億元)。
02.
雙十一啞火
中國市場表現持續低迷
綜合前三季度業績,中國市場退居成為資生堂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而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還是第一大市場。
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日本依舊是資生堂業績貢獻最大的區域,其銷售占比為23.4%。中國區次之,占比22.5%,且中國區的銷售占比較去年同期(24.7%)下降了2.2個百分點。自2020年開始,資生堂中國區的核心營業利潤就開始同比下滑,直至去年錄得虧損。
資生堂集團表示,在中國業務方面,集團正從以大型促銷活動為主要驅動力的增長模式轉變為更加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但是,觀察今年雙十一大促榜單,可以看出日妝表現大不如前。
天貓發布的《天貓美容行業預售首日品牌成績單》顯示,雙11預售首日即10月24日,天貓美妝行業Top20品牌中有效成交金額第一為珀萊雅,其次為歐萊雅和蘭蔻。前20榜單中,有40%為中國品牌,其余60%的外資品牌中,并無日系品牌的身影。
對比2022年天貓發布的10月31日前4小時美妝品牌成績單,資生堂成交金額名列第8,此外,日系品牌CPB、SK2和黛珂均出現在成交金額前20的榜單中。其中,資生堂10月24日交易金額為1.3億元,同比下跌74.1%;排名隨后的CPB和SK2則交易金額分別同比下滑76.8%和85.8%。
東耳觀點:隨著國貨美妝的崛起與核污水排放事件的雙重擠壓,資生堂及眾多日妝在中國市場的日子都不再好過,但是中國市場因為龐大的體量又是其不得不攻克之地。
資生堂正在著手促進中日旅游零售的新業務;高絲集團也計劃加碼中國市場,在中國增加新的電商平臺,強化電商渠道的競爭力;花王集團旗下高端品牌SENSAI在上海開設實體門店。想要重新獲得中國消費者的信任不止朝夕,重新建立品牌形象刻不容緩。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