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kkggk"><option id="kkggk"></option></option>
    <table id="kkggk"><kbd id="kkggk"></kbd></table>
  • “低價清倉”,聯合利華打包出售20+品牌
    2023.12.22    
    分享至:
    新聞簡介:聚焦高端

    12月18日,據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透露,聯合利華將向私募股權機構Yellow Wood Partners正式出售旗下Elida Beauty業務,預計該交易的財務條款將于2024年年中完成,價格將低于1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18億元)。

    1.png

    三個月前,路透社就傳出消息,聯合利華已聘請摩根士丹利和Evercore,計劃打包出售旗下包括旁氏在內的13個美妝個護品牌,如今終于塵埃落定。

    01.

    僅成立兩年

    20+品牌被清倉甩賣

    據悉,成立于2021年的Elida Beauty,隸屬于聯合利華個人護理板塊,旗下擁有20多個非核心美容和個人護理品牌。2022年,該部門營業額達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2.53億元)。

    但在Elida Beauty成立不久,聯合利華就試圖與瑞士信貸合作將其出售,不過由于其他公司對待售品牌進行了挑選,導致報價不符合其估值預期,最終撤回了出售程序。  

    后于2022年的商業模式重組中,聯合利華將Elida Beauty業務與皮膚清潔、口腔護理和除臭劑品牌合并成為個人護理業務的一部分。今年7月,聯合利華新首席執行官Hein Schumacher(司馬翰)上任后,又重新啟動了該業務的相關拋售流程,此舉被認為是新官上任后的首要變革措施。

    司馬翰表示,聯合利華的優化組合需要進行更多的“修剪工作”,此“修剪動作”聚焦在Elida Beauty業務上,不僅包括此次的拋售計劃,還包括早在2022年聯合利華就撤下的Elida Beauty業務銷量不佳的5萬個庫存,使得60余個當地品牌被退市。

    2.png

    目前已知,Elida Beauty業務涵蓋TIGI、Timotei、Monsavon、St.Ives、Zwitsal、mpulse、旁氏Ponds在內的20多個非核心個護美妝品牌,比此前傳聞中的13個品牌更多,但價格卻低于此前爆料的“數十億美元”。

    3.png

    其中,旁氏Ponds是最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的品牌,早在1988年旁氏Ponds就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消費者熟知。目前,POND'S天貓旗艦店粉絲數達208萬,多款洗面奶產品年銷售破10萬。

    此外,知名美發護發TIGI體吉則于2019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TIGI體吉天貓旗艦店粉絲數為13萬,護膚素、發膠等多款產品年銷售破萬,抖音旗艦店總銷量則突破10萬。

    02.

    聚焦高端賽道

    巨頭頻頻“賣子”

    這并不是聯合利華第一次剝離旗下業務,今年5月,聯合利華宣布將旗下非核心個人護理品牌Suave的北美業務,同樣出售給此次將收購Elida Beauty業務的Yellow Wood Partners機構。據了解,Suave品牌擁有護發、護膚、潔膚和除臭產品。

    4.png

    今年10月,聯合利華再次宣布,將非核心品牌男性理容品牌Dollar Shave Club出售給美國私募股權公司Nexus Capital Management LP,但出于戰略調整因素,聯合利華將保留該品牌 35%的少數股權,交易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完成。

    可見聯合利華將非核心業務出售后,將聚焦于集團實力品牌發展。據聯合利華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超10億歐元品牌的業績占集團營業額的56%,這些品牌包括OMO(奧妙)、Hellmann’s(好樂門)、Rexona(舒耐)、 Magnum(夢龍)、Lux(力士)等。聯合利華在財報中表明,還將繼續維持“加速增長”、“生產力與簡化”、“績效文化”三大計劃,聯合利華的“瘦身”計劃或將繼續。

    近三年,包括聯合利華資生堂、Natura&Co和科蒂4大國際美妝巨頭,就一共出售了旗下近40個美妝品牌,涉及護膚、彩妝、個護和美容儀器等品類。

    以資生堂為例,2020年,其凈利潤虧損了11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億元);2021年,資生堂宣布打包出售旗下吾諾、珊珂、絲蓓綺、水之密語等10大個護品牌,同年8月,其再次將旗下bareMinerals、Buxom和Laura Mercier等彩妝品牌轉讓。瘦身效果顯著,財報顯示,當年資生堂凈利潤就實現了扭虧為盈;次年年初,資生堂再次宣布剝離美發專業線業務。

    Natura&Co也在連續六個季度虧損的壓力下,出售The Body Shop降低生存壓力。8月31日,歐萊雅宣布已完成對Natura&Co旗下另一個品牌Asop伊索的收購,并以26億美元創下歐萊雅集團單品牌最大交易金額的紀錄。

    東耳觀點:可以看出,這些巨頭在高壓之下選擇出售的業務均是中低端大眾品牌,收益與運營成本不成正比,尤其是在同類別國貨品牌的擠壓下,反而加重集團增長壓力。

    對比而言,國際集團的高端品牌則增長強勁,性價比更高,據公開報道,聯合利華前首席執行官喬安路Alan Jope曾表示,集團旗下的高端美妝已經連續9個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聚焦高端,則是這些巨頭找回優勢的重要戰略。


    【版權提示】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美美與共 東耳文傳

    地址:浙江省金華市永康街697號

    郵箱:mucheng2009@foxmail.com


    Copyright ? 2020  版權所有版權所有東耳(金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ICP備12027953號-5

    • 微信公眾號
    • 東耳頭條號
    關注我們:
  • 首頁
  • 聯系電話
  • 返回頂部
  • 跳過
  • <option id="kkggk"><option id="kkggk"></option></option>
    <table id="kkggk"><kbd id="kkggk"></kbd></table>
  • 又长又大又粗又硬3p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