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告顯示,綻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綻妍生物”)申請在新三板掛牌,擬進入股轉系統基礎層。
據悉,本次掛牌股份總量為61,620,000股,此次掛牌的主辦券商為中金公司,專項法律顧問為北京國楓律師事務所。
當功效護膚進入精耕期,新三板掛牌將成為企業重要的躍升平臺。作為國內重組貽貝粘蛋白的領導者,此次綻妍生物沖刺新三板,揭開了其創業十年的發展歷程。
營收、凈利穩步增長
"皮膚屏障修復需要科學護理方案作為治療的重要補充。"多位臨床醫生的共識催生了2015年綻妍品牌的創立,品牌定位為專注皮膚屏障修護。創始團隊發揮醫藥行業背景優勢,以醫療渠道為切入點,通過與皮膚科醫生、公立醫院的合作打開市場,為品牌提供專業背書。
如今經過十年發展,目前綻妍生物已搭建三大技術轉化平臺:合成生物活性功能蛋白材料、皮膚學級護膚品及生物醫用材料,實現了從上游原料研發到下游醫療器械與護膚品生產的全產業鏈布局。
在啟動新三板掛牌程序前,綻妍生物已成功完成多輪融資。2023年8月,鼎暉曌熹作為A1輪投資者戰略注資3100萬元;同年10月,金意通達、天津信誠和鼎暉仁愛分別投資1000萬元、1000萬元和300萬元入股,目前,這四家私募基金投資者仍為綻妍生物股東。
綻妍生物最新公布的轉讓書顯示,從公司業績來看,2023年至2024年,綻妍生物營業收入分別為4.86億元、5.97億元,同比增長22.89%;凈利潤分別為6847.76萬元、7350.11萬元,同比增長7.34%。對此,綻妍生物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表示,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較快,主要得益于公司長期以來的推廣宣傳及銷售布局,醫療器械類及化妝品類產品銷售收入整體有所提升。
報告期內,綻妍生物的主營業務產品收入主要分為醫用敷料產品(醫療器械類)和皮膚學級護膚品(化妝品類)兩類。2023年至2024年,醫療器械類產品收入分別為3.37億元、3.71億元,占比分別為69.28%、62.11%;而化妝品類產品收入分別為1.45億元、2.2億元,占比分別為29.92%、36.89%。不難看出,醫用敷料產品至今仍是綻妍生物的核心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綻妍生物在公開轉讓說明書中表示,按照2023年銷售額排名,其在中國皮膚屏障修護醫用敷料市場主要競爭者中排名第三。公開轉讓說明書也指出,在皮膚屏障修護醫用敷料行業,綻妍生物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敷爾佳、巨子生物和創爾生物。同時,綻妍生物也指出,預計未來5年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仍將持續上升。
目前,綻妍生物旗下已設立三大品牌矩陣,分別是專研肌膚問題的修護品牌“綻妍”、嬰幼兒皮膚專業護理品牌綻小妍以及“刷酸”類品牌德菲林。其中,主品牌綻妍已推出透明質酸系列、膠原蛋白系列、院線系列、痤瘡系列等多個產品線,其明星單品為皮膚修復敷料——械字號藍膜醫用敷料。目前,該款產品在綻妍品牌天貓官方旗艦店內銷量排名第一。
合成生物學重構原料版圖
在如今美妝行業“科技內卷”的浪潮中,綻妍就以合成生物學為突破口。公司研發管線中最耀眼的明星,是被稱為“諾貽預?”的重組貽貝粘蛋白。
貽貝粘蛋白被稱為“海洋軟黃金”不僅體現在它強大的功能上,還體現在它生產提取的不易。傳統貽貝粘蛋白的獲取途徑主要為海洋紫貽貝足部提取,由貽貝足絲經過粉碎、提取、色譜純化、濃縮等工藝步驟而獲得高純度的單一蛋白質。但傳統提取工藝成本高,3萬頭貽貝提取才可獲得1mg貽貝粘蛋白。在燒傷科,5ml的貽貝粘蛋白的價格大致為600-700元。
受原材料及提取工藝的限制,獲取貽貝粘蛋白純品的效率及產量較低,極大得限制了貽貝粘蛋白的應用。在供求不匹配的市場條件下,利用生物技術手段進行重組貽貝粘蛋白的發酵生產成為現下的研究重點。
綻妍依托生物原料開發平臺,利用生物信息學手段及AI輔助技術,通過對底盤細胞設計改造,及發酵、純化、體外定向酶催化技術等工藝優化,成功還原了天然貽貝粘蛋白優秀的結構特點,保留了多巴、正電荷、疏水基團三大優秀結構,實現高穩定性、高活性、高純度、高含量的重組貽貝粘蛋白。
在3次獨創核心技術的升級下,綻妍分別解決了貽貝粘蛋白開發生產的核心問題,推動了高質量重組貽貝粘蛋白的量產。酶促超分子自組裝技術解決了宿主菌無酪氨酸羥基化修飾機制、無法獲得富含多巴的重組貽貝粘蛋白的問題。酪氨酸酶的改造及重組表達技術幫助綻妍獲得高活性酪氨酸酶,突破酪氨酸修飾規模化量產瓶頸。生物信息學手段及AI輔助技術則幫助綻妍對重組貽貝粘蛋白底盤細胞進行改造,大幅提升貽貝粘蛋白的表達量。
2023年,綻妍生物旗下研發平臺德諾海思牽頭起草中國首個《敷料用重組貽貝粘蛋白》團體標準,奠定行業規范基礎。
借助在重組貽貝粘蛋白領域的成績,綻妍生物憑獲得沙利文“中國重組貽貝粘蛋白護膚品領導者(按2024年銷售額計)”認證。
此外,綻妍堅持產學研協同創新持續強化技術壁壘,旗下擁有西安德諾海思和成都英普博集兩大研發平臺,先后與西安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研究所、沈陽藥科大學、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展開合作,從皮膚屏障相關問題發病機理、修復材料和修復技術與臨床應用等方面合作。
報告期內,綻妍生物的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503.81萬元和1372.77萬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09%和2.30%;研發團隊規模達為83人,占員工總數535人的15.51%。
在重組貽貝粘蛋白之外,綻妍生物也在持續擴展技術版圖。公司同步實現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重組纖連蛋白等材料的產業化突破。特別是在重組膠原蛋白領域,通過畢赤酵母底盤改造形成穩定三螺旋結構,性能接近天然膠原,展現強大技術延展性。
但面對廣闊前景,綻妍需要解決的核心課題在于如何將實驗室優勢轉化為消費端認知優勢。雖然貽貝粘蛋白在專業領域認知度位居前五,但大眾認知仍待提升。面對膠原蛋白等成熟成分的教育優勢,綻妍正通過學術傳播與體驗營銷,逐步建立重組貽貝粘蛋白的消費認知。
東耳觀點:綻妍進軍資本市場之際,正值中國美妝行業向科技化轉型的關鍵階段。盡管2024年全國化妝品零售額下滑1.1%,但功效護膚賽道仍保持強勁增長動能。
在功效護膚的下半場,得原料者得天下。綻妍的資本化之路,恰是中國科技護膚從跟跑到領跑的一個縮影。綻妍生物的新三板掛牌并非終點,而是其技術產業化與市場擴張的關鍵跳板。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