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校園封閉渠道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機會,一方面,品牌符號從年輕人開始塑造,另一方面,大學生旺盛的消費動力和能力使得商品銷售不是問題,而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打破壁壘,順利進入校園,其次是需要思考品類的結構如何適應年輕消費者的偏好,最后是考慮如何在象牙塔內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完美融合的問題。
為此,東耳文傳邀請《廣州大學生電影節》執行委員會執行會長周俊作為東耳周思第十四期特約主筆,對此問題發表觀點。
/《廣州大學生電影節》執行委員會執行會長周俊
以下為采訪實錄:
青年強則國家強,當經濟發展成為新常態,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同時互聯網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成長于網絡高速發展時期的大學生,目前正是移動互聯網的高頻用戶群體,其消費和娛樂存在著明顯的網絡印記。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也在重構商業體系和商業模式。
國家教育部最新發布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56所,在校大學生高達3800萬人。第三方機構數據分析顯示2017年一線城市大學生月均開銷為1378元,直轄市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大學生月均開銷為1270元,地級城市及以下為1091元。2019年全國大學生平均每月可支配消費1405元,由此可見,大學生可支配年消費高達4000億左右市場規模。
高校大學生消費的調研中得出,其中男生每月主要消費在其他食品51%、社交和娛樂46%、生活日用品37%方面,女生每月主要在其他食品、形象消費均為62%和生活日用品48%方面消費。生活日化消費占了近半的消費份額,這種區域性龐大的消費市場必然成為品牌圈層的重要領域之一。
個性化消費是趨勢
校園的核心價值在于消費人群,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是95后,在消費觀念發生巨大差異的年輕人群中,他們更趨向于自我主張、個性消費、崇尚自由。這與70、80后的消費觀念是有著本質的不同,一種是追潮流、另一種的引領潮流,他們更希望的是與眾不同。記得有一次與同學們交流的時候,聊起對撞衫話題的探討,95后的給出了答案出乎意料,他們會認為同款撞衫是對自己審美的一種否定。這也讓我想起曾有位企業家朋友講過無IP不產品、無社交不營銷、無超酷不品牌的經營理念,這就是對當下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洞察。
校園的優勢在于消費人群的集中也非常穩定,每年都有新舊人群的交替,大學也是目前最大的生活圈之一,具有封閉性、社交性、傳播快的特點,并且消費穩定、支付安全、信用良好的優點,但門檻高、準入難的壁壘也是非常明顯。同時,95后的大學生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對價格遠沒有80后那么敏感,他們更看重用戶體驗、評價和反饋,更喜歡吐槽也樂于分享。
大學生是未來的核心消費人群
化妝品行業我只是略知皮毛,但從市場數據可以看出,整體市場發展是出于上升趨勢,但國產化妝品企業確面臨艱難,進口化妝品或國際品牌搶占大量市場份額。我認為這中間有兩大因素,第一是消費者的心里因素,第二是中國與全球經濟的融合。國產化妝品不在單純的國內品牌的競爭,更是全球化品牌的競爭,這也是對品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牌該如何與消費者建立溝通,塑造品牌形象,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校園市場只是全國市場的一個縮影,也是這群主張個性、崇尚自由的年輕人認知社會、了解社會、踏入社會的最后一道門檻,這時的他們對未來充滿著好奇、充滿著理想、同時社會鬧鐘也讓他們對未來有著一定的恐慌。此時,也是品牌培育消費人群、圈層消費人群最佳時機,生產符合大學生特質的優質內容,將品牌精神輸出、品牌理念的闡述與消費者產品共鳴,能夠讓大學生感受到品牌的魅力,成為亦師亦友的伙伴,從而產生品牌忠誠度,搶占用戶心智,將品牌植入腦海形成印記,為品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未來三到五年現階段的大學生就會成為社會的白領階層,也是核心消費人群之一。
大學生期待更多體驗式樂趣
抓住95后人群喜歡吐槽樂于分享的特性,給予他們更多的參與體驗的樂趣,賦能年輕人更多價值共鳴。廣州大學生電影節是經國家電影局批準(廣影字【2002】第540號),分為主競賽單元(龍標電影)和學生原創競賽單元,構建產學研為一體的平臺,幫助大學生對接產業資源。已在全國近千所高校建立青穗社團成員,緊緊圍繞青穗獎構建“青穗”矩陣,以青穗電影筑夢計劃聯動青穗星品商城,扶持大學生作品原創。完善校園推廣矩陣,以種草、短視頻、直播、KOL等社群化管理,并開展高校電影展映、青穗大講堂等系列主題活動,全程由大學生參與運作。大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舞臺,不僅可以展露拳腳,與全國大高校大學生同臺競技,還有機會與明星名人面對面交流分享。
打破傳統辦電影節的形式,辦永不落幕的青春電影節,將電影文化交流、電影教育帶進高校,走到大學生中去,從體驗到體會的深度融合。品牌的建設亦是如此,聯動有能量的IP,以品牌內涵賦能大學生更多的價值,借助年輕人的分享為品牌種草,形成口碑,這也是品牌建設的方式之一。
東耳觀點:大學是一個微縮型的小型社會,在這個小社會群體中,年輕人開始形成成熟的價值觀、消費觀。為什么說,大學生是未來消費的主體。首先,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消費能力,能為自己的行為和選擇買單;其次,大學生數量龐大且穩定,消費力旺盛;再者,大學時期形成的消費習慣會影響甚至決定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消費行為,對品牌的黏著度也較高。
如何在象牙塔中抓住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消費心智,品牌首先應當與大學生處在同一階級,了解其喜好、品味以及性格,從愛好入手,抓住商機。
東耳文傳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系方式等發郵件至614638114@qq.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